生态环境部明确表示,将从政策、技术、项目等多个方面支持厦门市不断深化拓展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配资专业网,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推进厦门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等的系列美丽建设。
在生态环境部28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作了上述表态。他说,生态环境部将支持厦门市推动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努力把厦门打造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窗口,继续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开展先行示范、提供厦门经验。
新年开春以来,“厦门实践”成了热词。张志锋对记者说,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36年来,厦门深入践行并不断丰富拓展筼筜湖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一批具有厦门辨识度、全国影响力、世界美誉度的标志性成果,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提供了厦门实证。
筼筜港曾以厦门八大景之一“筼筜渔火”闻名遐迩,后因修堤围海造田,变成封闭内湖,加之周边大量垃圾、污水直排湖区,水质急剧恶化,变成令人望而生畏的臭水湖。
1988年,厦门市确定“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治湖方略,开启了筼筜湖的蝶变之路。从1984年至今实施五期综合整治和正本清源项目,投入资金40多亿元。
筼筜湖整治后,生态环境各项指标持续改善,水体无机氮浓度从1985年的16.90毫克/升降至2022年的0.48毫克/升。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累计发现鸟类95种、浮游动植物近200种,出现中国鲎、粗皮鲀、栗喉蜂虎、田鹀等珍稀保护动物。筼筜湖成为城市核心区的“绿肺”。“万顷筼筜水接天,夜来渔火出云烟”的美景得以重现。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张志锋介绍,厦门把筼筜湖“截污处理”的经验做法向流域上游和污染源头延伸拓展,从根子上精准施策、控源截污,对全市9条溪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新改扩建16座水质净化厂,市政污水管网“正本清源”改造面积已占全市建成区总面积的78%,全面完成1216个自然村污水提升治理和412个入海排污口的“查、测、溯、治、管”,有力促进和保障了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
他介绍,厦门在加强陆海统筹污染防治的同时,累计退出湾内海水养殖25.8万亩,完成海域清淤1.7亿立方米,完成沙滩整治修复165万平方米,红树林面积从2000年的32.6公顷增长至2023年的173.9公顷,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海洋物种数量显著增加,成为“一湾一策”推进实施海湾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的典范。
此外,近年来,厦门还牵头建立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推进九龙江流域与厦门湾的陆海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推动构建跨行政区的“大厦门湾”治理新格局。依托高品质的海湾生态环境,发展海洋旅游、海洋生物科技、海洋高端装备、现代渔业等蓝色产业和新质生产力,融入与东盟国家、“海丝”合作伙伴、金砖国家、APEC经济体等的蓝色伙伴关系构建。
张志锋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应用推广“厦门实践”等好经验好做法,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方面配资专业网,将抓紧抓实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等关键任务,推进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区域协同的污染防治攻坚,以红树林、自然岸线、滨海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和各类海洋保护区等为主要对象,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和常态化监管,“一河一策”“一湾一策”精准治理。